(活動已舉辦,本文為資料存檔)本系列活動主題為「有意義的巧合」:共時性的臨床意義,由來自義大利羅馬的榮格分析師柯娜莉(Angela Mary Connolly),於2015/2/12(週四)舉行二場團體督導及一場演講。
所謂共時性的定義,是「有意義的巧合」,來自「非因果性的關聯律」。榮格希望透過此概念,擴大我們對自然與心靈核心的理解。
然而精神分析和超自然現象之間的關係,相互之間一直都是十分接近卻也相互矛盾著。就如法國當代哲學家德希達說的:「我們實在太困難去相信所謂潛意識的理論,竟然沒有涉及心電感應的理論。」如果心電感應是精神分析的陰影,那麼,在分析式的心理學中,共時性及心電感應的關係更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榮格在人生的後期,盡其全力來建立起共時性的理論。
他有關共時性的思索是個漫長的旅程。如果我們加以溯源,他與愛因斯坦間的早期談話,是共時性概念的緣起,將共時性和時間與空間的相對論聯結起來;日後才有共時性的諸多發表,包括他和量子物理大師沃夫岡・鮑立(Wolfgang Pauli)合作,而在1952年出版《自然與靈魂的詮釋》(The Interpretation of Nature and the Psyche)在榮格的思想中,他對自然現象的觀點是全面性的。
不論是超自然現象、心電感應、靈驗之神秘現象,這一切和心理現象一樣,都是人類的「自然現象」。身為臨床工作者的我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回映這些在治療室中經常出現卻不一定注意到的「自然現象」,將是十分有啟發性的。柯娜莉在此講座中將討論共時性的概念去解釋及說明臨床的意義。
【主講人簡介】
柯娜莉Angela Mary Connolly是義大利羅馬私人執業的精神科醫師與榮格分析師。她是CIPA負責訓練與督導的分析師。1996- 2001年,她旅居俄羅斯,擔任分析師的工作達五年。她曾任分析心理學期刊歐洲副主編,現為編輯顧問。她在2004年到2010年為國際心理分析學會(IAAP)的執行委員,現為榮譽秘書。她已經出版英語、義大利語、俄語的著作,最近的作品為〈分析投射、幻想與防衛〉(Analyzing projections, fantasies and Angela.png defences),刊登在莫瑞•史丹(Murray Stein)編輯、最新一版的《榮格心理分析》(Jungian Psychoanalysis);〈療育我們父親的傷痕:跨世代創傷、記憶、象徵化與敘事〉(Healing the wounds of our fathers: intergenerational trauma, memory, symbolization and narrative),刊登在2011年分析心理學期刊56冊第五卷以及2013年分析心理學(Analytische Psychologie)第17冊第一卷;〈錬金術意象的認知美學〉(The cognitive aesthetics of alchemical imagery),刊登在2013年分析心理學期刊第58冊第一卷。
【有意義的巧合:共時性的臨床意義】(活動已舉辦)
Bridging the Reductive and the Synthetic: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Synchronicity
活動分為講座及二場團體督導,細節如下:
【講座】
- 時間:2015.2.12(四)晚上19:00-21:30
- 地點:華心501教室
- 參與資格:限心理治療、諮商等相關專業人員,非臨床人員請略述個人背景以便審核。
【團體督導二場】全程以英文進行,不提供中文翻譯 。
- 時間:2015.2.12(四) 上午及下午各一場。
- 場次:
上午場(09:00-12:00):Group Supervision of Case I
下午場(13:30-16:30): Group Supervision of Case II
- 地點:華心501教室(台北市大安區麗水街28號5樓)
- 資格 :限臨床工作者,且需要資格審核。
- 人數:限30位
【費用及報名】
- 單報團督(以英文進行):一場1000元。
- 單報講座(含中文逐段翻譯費):1000元。
- 優惠方案 單場各1000元,同時報名任二場1800元,三場合報優惠2400元。
- 報名(1)僅報名團督者:請將報名表寄至junggroup.tw@gmail.com
(2)報名講座、或講座+團督者,請將報名表email至 service@tip.org.tw
或電話及傳真報名:Tel: 02-23923528|Fax: 02-2392590 - 主辦: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
- 協辦:國際分析心理學會臺灣發展小組(Taiwan Developing Groups of IAAP)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