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工作坊裡,Jean Kirsch, M.D.將我們討論「心靈如何發展?」這個問題。

心靈的發展是榮格學派心理治療與分析不同於其他學派的關鍵之所在。這個工作坊將兼顧理論與臨床實務,希望將英國精神分析師比昂(Wilfred Bion)的理論、榮格的心理發展理論、和臨床實務連結做進一步連結。除了理論的回顧,臨床案例的討論將是重點。

比昂將意識所需的心靈活動命名為α功能,例如:將未經處理的情緒與感官印象,轉變成可以用在想法、夢境與記憶的元素。這種心理功能是自我(ego)形成的基礎,也是心理發展的基石。

對榮格來說,人們將自己的內在帶向更高層次意識的心靈活動,他將它稱為超越功能。這樣的超越功能,經常可以在一個人心理轉化的時刻觀察到。超越功能可以促進心靈的發展,並協助個體化歷程。在這種過渡時刻,原型意象將會浮現,雖然不是絕對如此。

嚴格來說,比昂的α功能與榮格的超越功能這兩者的命名都有點隨意,只是用來定義所觀察到的心理活動。在這些活動裡,心靈的產物將因此而被提升到更高層的意識當中。

文章標籤

Jung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榮格是1875年7月26日出生,直到1961年6月6日才高壽辭世。他的一生,穿越這世界歷史裡最動盪的世紀。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居留在瑞士的他見證了納粹崛起、原子時代的毀滅力量、與冷戰效應。榮格是佛洛依德早期的追隨者,兩人從1907年到1912年期間親密共事,然而在1914年卻徹底決裂。在和佛洛依德分道揚鑣後,榮格發展自己的心理學理論,也就是他自己所命名為分析心理學(analytical psychology)或者情結心理學(complex psychology)。他的心理學著重人生後半段的轉變,在這個階段生命「意義」與宗教性議題成為個體化的重心。

佛洛依德與他的精神分析主導了整個20世紀,因此榮格在世,總是被視為邊緣人物。隨著1961年榮格過世後,他的影響力因為世人對靈性與宗教議題開始越來越感興趣而持續攀升。然而,榮格也身陷在許多爭議當中,特別在他與女性的牽扯、他和納粹在二次世界大戰前的關聯、以及他對猶太人與猶太教的看法。許多人指控榮格是納粹陣營與反猶人士。美國精神分析師對榮格與他被指控的反猶太主義特別嚴厲,反對者也經常讉責榮格為隱隱約約的神秘主義與不夠科學。

這個工作坊裡將討論及榮格一生當中具爭議的領域。身處在東方或中華文化的我們將看到西方文化脈絡下榮格所映照出的陰影。
(本活動已舉辦,本訊息為活動存檔)

文章標籤

Jung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48年,在Esther Bick的推動下,嬰兒觀察成為精神分析師訓練過程中的必要課程。

透過近距離地參與觀察新生命前一、二年的發展,觀察者在情緒上經驗新生嬰兒對家庭造成的衝擊及影響,母嬰關係的建立,父親的角色及功能,學習如何維持中立並同時思考自身內在情緒經驗的意義。這個過程,協助觀察者培養分析或心理治療的態度,並對生命早期有深刻的理解。 

本課程不在實作,而在理解嬰兒觀察如何豐富精神分析理論,及我們對潛意識的理解。已經做過嬰兒或幼兒觀察的人,可以在本課程中將現象裡的經驗與精神分析理論做深入的連結;未曾做過嬰兒或幼兒觀察者,則可以在本課程裡學習精神分析對嬰幼兒發展的看法,以及它如何協助治療師/分析師觀察診療室裡的動力,特別是對移情及反移情的瞭解。

【本活動已舉辦,此為活動存檔】

文章標籤

Jung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靈皮膚(psychic skin)”是內在與外在世界的心理分界,發展心靈皮膚是生命早期一項重要的任務。費爾曼博士(Brian Feldman, Ph.D.)將以臨床案例說明心靈皮膚的發展,以及對兒童、青少年、成人分析性心理治療的含意;透過他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嬰幼兒觀察研究來檢視心靈皮膚的主要功能(健康)與次要功能(防衛)如何產生。

在此課程中他將利用在不同文化實務擷取的影片、美術作品來說明嬰幼兒發展與臨床常見的成人原初心理狀態。費爾曼博士發展的心靈皮膚理論,除了源自於他的嬰幼兒觀察研究外,還整合了依附理論及實務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在影響兒童、青少年與成人發展的早期創傷部份。這個工作坊將使用演講、影片、藝術媒材、與團體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

【本活動已舉辦,此為活動存檔】

 

文章標籤

Jung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動已舉辦,本文為資料存檔)本系列活動主題為「有意義的巧合」:共時性的臨床意義,由來自義大利羅馬的榮格分析師柯娜莉(Angela Mary Connolly)於2015/2/12(週四)舉行二場團體督導及一場演講。

所謂共時性的定義,是「有意義的巧合」,來自「非因果性的關聯律」。榮格希望透過此概念,擴大我們對自然與心靈核心的理解。

然而精神分析和超自然現象之間的關係,相互之間一直都是十分接近卻也相互矛盾著。就如法國當代哲學家德希達說的:「我們實在太困難去相信所謂潛意識的理論,竟然沒有涉及心電感應的理論。」如果心電感應是精神分析的陰影,那麼,在分析式的心理學中,共時性及心電感應的關係更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榮格在人生的後期,盡其全力來建立起共時性的理論。

文章標籤

Jung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動已舉辦,本文為資料存檔)本系列活動主題為「有意義的巧合」:共時性的臨床意義,由來自義大利羅馬的榮格分析師柯娜莉(Angela Mary Connolly)於2015/2/12(週四)舉行二場團體督導及一場演講。

所謂共時性的定義,是「有意義的巧合」,來自「非因果性的關聯律」。榮格希望透過此概念,擴大我們對自然與心靈核心的理解。

然而精神分析和超自然現象之間的關係,相互之間一直都是十分接近卻也相互矛盾著。就如法國當代哲學家德希達說的:「我們實在太困難去相信所謂潛意識的理論,竟然沒有涉及心電感應的理論。」如果心電感應是精神分析的陰影,那麼,在分析式的心理學中,共時性及心電感應的關係更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榮格在人生的後期,盡其全力來建立起共時性的理論。

文章標籤

Jung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